牛司令故事

贵州“牛司令”——吴国邦

一头牛带出一条路,一个人带动一群人

吴国邦,侗族,1988年3月生于贵州省黎平县永从镇传洞村,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,现任贵州孺子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黎平县孺子牛合作社理事长,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。他因放弃上海金融行业高薪工作,返乡带领村民发展黄牛养殖产业,被亲切称为“牛司令”,其故事被《人民日报》等媒体多次报道,并获评“贵州好人”“贵州青年五四奖章”等荣誉。

作为人大代表,吴国邦积极建言简化养殖用地审批、优化涉农金融政策。其事迹获省委书记徐麟点赞“金领白领不当,甘当牛司令”,并入选“新时代贵州人”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”。他义务辅导当地学生升学规划,鼓励青年投身基层,以“用生命影响生命”的理念带动退伍军人、大学生等返乡创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典范。

牛司令精神

吴国邦眼中的“牛司令精神”

在广袤的黎平县乡村大地上,肉牛养殖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,而“牛司令精神”,也在这一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且独特的内涵。作为黎平县肉牛养殖产业的带头人,吴国邦对“牛司令精神”有着深刻的见解。

一、责任担当:做带头的引路人

“牛不怕苦,就怕没人带。我要做那个带头的人。”吴国邦深知,在乡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,农民们需要一个领路人。就像牛群需要有头牛带领一样,产业发展也需要有人站出来,承担起责任,引领大家走向致富的道路。他积极投身肉牛养殖产业,通过“公司 + 合作社 + 农户”的模式,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,共同发展肉牛养殖。他不仅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,还帮助他们解决销售难题,让农户们无后顾之忧。在他的带领下,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肉牛养殖中来,实现了增收致富。这种责任担当,是“牛司令精神”的核心体现,它意味着要敢于站出来,为他人遮风挡雨,带领大家共同前进。

二、开拓创新:寻找发展新路径

“农村不缺土地,不缺人,缺的是好项目、好方法。”吴国邦敏锐地察觉到,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,要实现乡村振兴,就必须寻找适合农村发展的好项目,并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发展方法。在肉牛养殖产业中,他不断尝试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。例如,引入数字化养殖理念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肉牛的生长环境、饮食健康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,提高养殖效率和肉牛品质;积极拓展销售渠道,不仅与传统的肉类市场合作,还通过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,将黎平的优质牛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。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,是“牛司令精神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要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不墨守成规,勇于探索,敢于尝试新的事物,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。

三、精神象征:传承乡村奋斗精神

“一头牛不只是经济项目,更是乡村精神的代表。”在吴国邦看来,牛在农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。牛的勤劳、坚韧、奉献精神,正是乡村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宝贵品质。肉牛养殖产业,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项目,更是传承和弘扬乡村精神的载体。通过发展肉牛养殖产业,激发了农民们的奋斗热情,让他们在辛勤劳作中,传承和发扬着乡村的奋斗精神。这种精神象征,赋予了“牛司令精神”更深层次的内涵,它让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,不忘传承和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,让乡村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荣誉与成就

一步一个脚印,获得多方认可

首届“乐创黔东南”创业之星

第七届黔东南州道德模范

入选纪念证书

”新时代的贵州人”称号,特颁发此证书。

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

产业实践

从一头牛到一个产业链

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3月,合作社法人为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吴国邦,主营肉牛产业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总投资670万元,建有凤凰山规模养殖场、六背山天然放牧场两个基地,合作社牛存栏量534头,其中,凤凰山养殖场324头、六背山牧场210头。2023年,合作社牛出栏615头,综合销售额达1050万元,辐射带动豆洞村、传洞村、高贡村等47户农户增收12万余元。

规模化养殖基地

规模化养殖基地

建设凤凰山和六背山两个养殖基地,实现黄生存栏量持续提升,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公司+合作社+农户

公司+合作社+农户

通过联结农户参与养殖,全链条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,探索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产业路径。

标准化养殖体系

标准化养殖体系

建设“小牛超市”育肥圈、化粪池等配套设施,形成科学养殖与环保并重的现代畜牧体系。

养殖+种植融合发展

养殖+种植融合发展

流转2万亩荒地用于养殖,1000余亩种植饲草,构建养殖-种植一体化生态产业链。

从一头牛到一个产业链

“牛司令”寄语

我们希望用一头牛,讲好贵州的故事。它不只是一头牛,更是穿越山河、承载民族记忆的符号,是连接乡土与城市、传统与未来的桥梁。它走过侗岭山脉,走进你的生活,也走向世界的舞台。我们相信,每一位关注它的人,都是贵州故事的讲述者、传承者和参与者。

加入我们